八关斋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城郭南侧,古宋河北岸。“八关斋“是佛教名称,全称“八关斋戒”,又称“八斋戒”或“八戒斋”。是佛教在家男女于一昼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妄语,不饮酒,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,不涂施香鬘及歌舞观听,不食非时食。前七为戒,后一为斋,故总称“八关斋”。 八关斋是由颜真卿所书《八关斋会报德记》石碑而闻名。原碑立于商丘南门外开元寺内。开元寺于宋代改名宝融寺,又名隆兴寺,俗名大寺。明嘉靖年间,监察御史王楠慕颜真卿取义成仁,高风亮节,足与张(巡)、许(远)比美,以表忠义,而励世风,遂令将碑亭北面原拟造佛像的新堂改为“颜鲁公祠”,并令参政乔世宁为之记。 《八关斋会报德记》是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)64岁时所撰书。碑文内容是记载河南节度使田神功两解宋州围,有病初愈,当地官吏为逢迎田神功,竞相举办八关斋会,以表示答谢神灵的降福。 《八关斋会报德记》碑高290厘米,为八棱石幢。共983字,其中记文944字,标题13字,列衔26字。每面5行,每行最多为28字,每字约9公分。结构谨严,体方笔圆,端庄雄伟;行笔兼用篆隶笔意。碑立73年后至会昌五年(845),唐武宗李炎下诏大除寺院,碑随佛寺被毁。唐大中五年(851)宋州刺史崔倬在前刺史唐氏家中找到颜真卿碑文摹本,对残碑又进行了重刻。 明崇祯十一年(1638)春,斋之原址为城堞,八关斋石碑下临濠水,久之浸及石碑。崇祯十二年(1639)夏,商丘人张翮将石碑迁移,并请商丘才子侯方域写下了《新迁颜鲁公碑记》。记中称赞碑文“结构精妙,创动耸侧”,并高度赞扬颜真卿“骨鲠处己,方正忤人”,“名在旗常,精感日月”的高尚品德。清顺治六年(1649)九月,国史院大学士宋权,回商丘故里葬母,事毕拄杖游南城,见颜鲁公碑,感慨万千,为弘扬颜鲁公精神,“激发天下之忠义,长养天下之人才”,以免“龙亡而兔逝”,重新修建了颜鲁公碑亭,并请侯方域为之记。刻石宽尺许,长约3尺半,楷字寸许,嵌在八关斋亭内北墙上。王世贞赞颂颜碑:“其格不在《东方》、《家庙》下,故非余子所及也。”《苍润轩笔跋》誉之为“在颜书中最为奇伟”。康有为则谓:“《八关斋》骨肉匀停,绝不矜才使气··《八关斋》之气体雍容,昔人以为似《瘗鹤铭》者,诚为绝作。”民国20年(1931),黄正忠任商丘县长,为附庸风雅,又写八关斋碑文8页和思亲碑文2页刻石嵌于亭内,希图以垂百世。抗战时期,日寇占领商丘,欲将八关斋瑰宝运往日本,因运军火事急,野心未遂。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后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在“文革”中遭到破坏。1993年根据宋代拓本和原碑,重刻了八关斋石碑,重建了八角亭,并建门楼和院墙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河南商丘网 ( 豫ICP备14014030号-7|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)|网站地图
GMT+8, 2024-12-21 10:27 , Processed in 0.06340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