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,一般都认为就是和尚的墓。而在佛经上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“舍利”用的建筑物。“舍利”的含义就是尸体或身骨。塔的原义在梵文中是坟场的意思,佛教本是印度的特产,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后,人们对塔的建筑物称为“浮屠”,因此后世有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”的谚语。寺,本身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,除了帝王的宫殿之外,最高贵的建筑或地方称寺。早期的寺院是以塔为主,塔位于寺的中央,其他建筑围绕塔来布局。所以,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后,塔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结合,成为有寺必有塔,有塔必有寺,塔和寺院成了佛教的专用名词。 早期塔的建筑形式是楼阁式或亭阁式,到了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佛塔又有发展,有了密檐式塔、金刚宝座式塔、花塔等形式,多为单层,有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三层的。位于永城市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内的崇法寺塔便是九层。从唐代开始,出现了将塔建于佛殿之后的布局。崇法寺塔便是这种布局的真实写照。崇法寺塔据地宫内出的题记,始建于宋元祐八年(1093)三月二十五日。绍圣五年(1098)全塔落成。全塔有地宫、塔基、塔身、塔刹四部分构成。地宫呈方形,门朝南,顶为藻井,地宫内放置砖砌的棺床,棺床之上放置长方体的石函,石函内葬舍利子,还有其它金、银佛饰及铜钱。 塔基是整座塔的下部基础,覆盖在地宫之上,又可分基台和基座两部分。基座呈须弥状,内装木骨,以呈塔身。塔身是塔结构的主体,为八角形。一层高5米,直径7.7米,西、南、东三面群龛面门,北辟登塔门,可由此门登上塔顶。由底向上逐渐收小,远远望去塔身呈角锥形,外壁转角处都呈圆柱形,每个檐角都装有石龙头,上挂风铎(也称风铃),微风吹过,铃声悦耳。塔身用砖、石垒砌,门上两端还镶嵌黄绿釉佛像砖共651块,石塔刻铭题记5块,记载着修塔的历史沿革和施主的姓名。 塔刹,是塔身的最高部分,也是全塔的精华。刹是梵文“差多罗”或“制多罗”的音译,意为土田,代表国土或佛国。由刹座、宝瓶、金盘等组成,为了稳固塔身,还有4道铁链系在塔顶四角,周围还挂满风铎。刹身最显眼的标志是套在刹杆上的圆环,称为相轮,也称金盘,“相”在古书上称“人仰视之为相”,起仰望和起敬佛礼的作用。 崇法寺塔全高34.6米,是豫东一带罕见的木构砖塔。站在塔顶之上,古城永城全景尽收眼底。1963年,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84年文物部门又进行维修加固。崇法寺塔至今仍巍然屹立在中原大地上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河南商丘网 ( 豫ICP备14014030号-7|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)|网站地图
GMT+8, 2024-12-21 10:27 , Processed in 0.06646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