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曙(?-739),一作署,宋州(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)人。唐开元二十六年(738)戊寅科状元。 崔曙少年父母双亡,成为孤儿,小小年纪便背井离乡,西上嵩山西侧少室山拜师求学,寄人篱下,生活十分困苦。但他刻苦攻读,经常通宵达旦。夏天捕萤火虫装入纱罩,借光苦读不倦。艰苦的生活,磨练了他的意志,培养了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。自信“器为人用,势本天作”(《飘赋》),定会有所作为。 崔曙与高僧常山人、如上人、冯炼师为友,经常切磋学问,刻苦研读。开元二十六年,他赴礼部参加进士科考试,礼部侍郎姚奕知贡举,考诗题为《明堂火珠》。崔曙想起了自己惟一在家孤苦伶仃的女儿星星,不由百感交集,无限感慨,挥笔写道: 正位开重屋,中天出火珠。 夜来双月满,曙后一星孤。 天净光难灭,云生望欲无。 还知圣明代,国宝在名都。 主考官阅卷,极其赞赏,谓此诗取景空阔,清拔脱俗,遂以崔曙为第一,成为此科状元,并因此诗而名声大噪。 崔曙中状元后,出任河内(今河南沁阳)县尉。由于他独特的经历和长期的隐读生活,形成了他高蹈世俗的性格。及第后,无意做官而却致力于“文章事”。身世的迷离,不幸的遭遇,时常萦绕在 梦中,难以忘怀。他在《送薛据之宋州》诗中云: 无媒嗟失路,有道亦乘流。 客处不堪别,异乡应共愁。 我生早孤贱,沦落居此州。 风土至今忆,山河皆昔游。 一从文章事,两京春复秋。 君去问相识,几人今白头。 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足侵蚀了崔曙的肌体,在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便因病而亡,正如奉试《明堂火珠》诗中所云“曙后一星孤”。仅遗下一个形影相吊、孤苦伶仃的女儿星星。 《全唐诗》存曙诗15首,有五律、七律、五言排律、五绝、七绝等。这说明崔曙兼善诸体而擅长五言。唐代诗人殷潘评价说:“署诗多叹词要妙,清意悲凉;送别登楼,俱堪下泪。”在名作如林的盛唐时期,崔曙诗居然能秀出一枝,可见诗作之佳。曙诗在低沉哀怨,情挚意切的主旋律外,他的写景小诗则以白描见长。如“云轻归海疾,月满下山迟。”(《途中晓发》)“寥寥远天净,溪路何空濛。斜光照疏雨,秋季生白虹。”(《山下晚晴》)“空色不映水,秋声多在山。”“白鹭寒更浴,孤云晴未还。”(《颍阳东溪怀古》)清爽可诵,自然生动,情调开朗,节奏明快,意境深远,颇具大家风范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河南商丘网 ( 豫ICP备14014030号-7|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)|网站地图
GMT+8, 2024-12-21 10:27 , Processed in 0.06749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