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天馥,字湘北,河南永城市人。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,被选为庶吉士,担任检讨的官职。由于他博学多闻,精通典籍,为人刚正不阿,名扬远近。累次提升至内阁学士,充任经筵讲官。每当他在皇帝身边当班的时候,就把在朝内朝外亲眼看见的不法行为,向皇帝一一陈说,毫不隐讳,因此得到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器重。 康熙十九年的夏天,李天馥奉命偕同大学士明珠,会同三法司的官员,重新审理狱中在押的囚犯。他知道这些囚犯中,有不少人是含冤负屈的,就不顾一些达官贵人的非难,不避风险,不计利害,据实分析案情,挺身据理争辩,只要是有一点存疑的地方,为了不冤枉人,一律从轻处理。因此,人们把他呼为“李青天”,誉为“明镜与高悬”。同时,也遭到一些官宦豪强的仇视嫉恨。事后,康熙皇帝认为他办事公正无私,就把他调到吏部,升任吏部侍郎。在任职期间,李天馥杜绝贿赂,铁面无私,遇事严肃认真,公私分明。 康熙二十七年,李天馥升迁工部尚书。这时候,河道总督靳辅筑高家堰重堤,让河水往东流向清口,而不去疏浚海口,于成龙则反对这种治河的办法,竭力主张疏浚下河,使河水畅流入海。两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主张,因而影响了河道的疏浚工程。康熙皇帝得报后,马上下诏书命令靳辅和于成龙一同来到京城,在朝上对质。他二人在皇帝面前,仍各自坚持自己的理由,互不相让,弄得康熙兴帝不知如何决断,于是交给大臣们详加评议。在朝评议时,李天馥不怕得罪河道总督靳辅,就事论事。他详尽陈述了应当如何对待治理河道这件事的态度,评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,最后不容置辩地肯定说:“下河海口一定要疏浚,高家堰重堤应当立即停筑。”康熙皇帝听了,连连点头称“善”,满朝文武大臣,莫不为李天馥敢于直言不讳而赞叹。 康熙三十一年,皇帝升李天馥为武英殿大学士,说:“现在天下太平,机务重任,不能任用喜事的人去担任。李天馥忠厚老成,学行俱优,我知道他一定不会多生事端,能够很好地任职。”恰巧,李天馥的母亲病故,便要求回籍丁忧,守制三年。康熙皇帝准许李天馥回籍丁忧后,对大臣们说:“天馥在我身边三十多年,从来也没有过处理政事失误的地方。现在他回籍丁忧,需要守制三年。可是三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,这武英殿大学士的职务,我决定悬缺等待他。”李天馥守制三年期满后,便回到京城,仍然担任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职,入阁视事。这时,他处理政务,清静和平,与民休息。他常常对人说:“变法不如守法。我只是执行原来的规章制度,不让它有失尺寸,这就是来报答皇帝的信任啊!” 李天馥在任职期间,非常留意选拔人才,曾经在皇帝下诏让大臣们推荐人才时,他举荐了彭鹏、陆陇其、邵嗣尧,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为清代的名臣。康熙三十八年,李天馥病故,谥“文定”,所著有《容斋集》传世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河南商丘网 ( 豫ICP备14014030号-7|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)|网站地图
GMT+8, 2024-12-21 10:27 , Processed in 0.06985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